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译后记
我们在这里将各学派的源流与其要旨作一番介绍;我们明白了这些先哲的持论,也就容易省识亚氏行文的脉络,而了解本书所用学术名词的来历与其真义。

    (9)自然哲学家各派。公元前第六世纪间希腊伊雄尼亚(Ionia)沿海诸城市发展了地中海的贸易,文化知识也跟着商业而兴盛起来。米利都人泰勒斯(约640-550)开始了对全自然的探索。古希腊人本用神话来解释宇宙与万物的原始,在朦胧中透露着智慧的曙光:宇宙起于quot;混沌quot;(Jα;土quot;(η)。泰勒斯说出了神话的隐蔽,直从物质方面寻求这quot;原始quot;(αρJη),他说宇宙始于quot;水quot;(Kδωρ),万物都是水变成的;大地浮于水上。一个海洋居民发生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这里应注意到泰勒斯的水,包括一切润湿而可变形的液体。这quot;原始quot;,或quot;万物的起点quot;,就是以后哲学上的quot;原理quot;,而原理与quot;原因quot;(αιGι;未定物quot;(G;未定物quot;,因暖冷为燥湿之变,就分化为世间诸有定物,而水为最先出现的一物。第三传是阿那克西米尼,他贯通了前两代的思想,认为quot;气quot;(αEρ)就是这原始的quot;未定物quot;.他说quot;气quot;,因冷暖或紧缩或弥散而为疏密之变,就产生云、雨、水、土以及万物:这气包括空气、蒸气等一切气体。米利都学派是西方天文物理等实学的初创者,后世就称他们为quot;自然学家quot;(ψKσEωI)以别于quot;神话学家quot;(μKθιJωI)。

    (10)伊雄学派。米利都城于494年毁于兵燹。自然哲学的研究传播到伊雄尼亚其它城市。爱非斯的赫拉克利特(约530-470)于万物互变思想又进展了一步。他认取冷暖燥湿之为相对反变化者,亦正在相生相成;宇宙万有莫不涵蕴有对反两仪,其间消长未有已时,而无不求归于平衡。他悬想这些互变的物原应是quot;火quot;(πKρ);有热,能动,善变。这样的quot;火quot;有两类命意,一是实指所见的火,另一是非目见而能致万物生灭以至全宇宙生灭的一种动力。赫氏物原是抽象也是实物,是宇宙的组成材料,也是宇宙演变的基因。赫氏于万物演变观念发展为quot;一切消逝quot;(παKGαρEι)之说:quot;人不能两度涉足同一河流quot;就是他的名言。这样赫氏的quot;火quot;还是米利都自然哲学物原唯一论的传统;而在万物常quot;动quot;这一点上他却开辟了一个新的思想途径,引出埃利亚学派的相反辩证。当时抽象名词既十分贫乏,赫氏用当代语法与实例表达他复杂的思想,常失之隐晦,因此当时大家称他为quot;暧昧学派quot;(σJ;杂说派quot;或quot;折衷派quot;(EJMEJGJhI)。

    (11)埃利亚学派。相反于伊雄学派的动变论,埃利亚学派建立了不变的quot;实是quot;(G;无是物quot;就无可认识,无可思索;所以宇宙间应无quot;非是quot;(μη;元一quot;(EF[JαιπαF]),始于一,终于一;万象幻化非世界实义。这些就是巴门尼德教谕诗篇中所释的quot;真道quot;(M;神quot;,巴氏之一于quot;名quot;(道),至芝诺而一于quot;实quot;(πMEhF),凡三传而所一者三变。这三变与自然学家于物质上所一的水气火之三变相似。

    (12)恩培多克勒。阿格里根的恩培多克勒(约500-430)稍后于巴氏,别创了新说,他以世界为地、水、气、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形而上学简介 >形而上学目录 >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