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附录
    张爱玲文坛交往录(一九四三~一九五二,上海)

    一九四三年春天,张爱玲透过母亲黄逸梵娘家的亲戚,也是园艺家黄岳渊的介绍,带着两篇小说——和《沉香屑——第二炉香》,去拜访杂志的主编周瘦鹃。周瘦鹃读后“深喜之”,决定马上在刚复刊一个月的第二期(五月号)刊出,然因篇幅所限,“两炉香”分五期,到同年九月刊完。虽然在这之前张爱玲已开始卖文为生,但那是在《二十世纪》英文月刊,卖的是洋文。因此在顺利迈出第一步,对张爱玲而言,不啻是极大的鼓舞。从此张爱玲的作品像开了闸的水,源源不断地发表在上海的主要杂志上。在两年的时间内,她发表短、中篇小说共十七篇,约二十六万字;另外散文有四十二篇,约十五万字。分别刊登于柯灵主编的《万象》月刊、《新中国报》(社长袁殊)系统的《杂志》月刊、女作家苏青主编的《天地》月刊、周班公主编的《小天地》月刊、《新中国报》副刊“学艺”、胡兰成创办的《苦竹》月刊、周黎庵主编的《古今》半月刊和由一九四年三月在南京创刊,后来编辑部移到上海的《新东方》月刊。张爱玲快速地“占领”了上海滩几乎所有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杂志,她成为名噪一时的女作家。而在一九五年三月二十五日起,张爱玲以“梁京”的笔名在《亦报》连载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边写边登,直到一九五一年二月十一日登完。八个月后,张爱玲的另一中篇小说在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四日的《亦报》连载,直到一九五二年一月二十四日刊完。不同于的边写边登,这次则是她全部写好,再逐日刊登。同年七月,张爱玲持香港大学批准的申请复学证明,从广州坐车经深圳赴香港,她离开上海,离开通俗刊物,离开小报,也离开她的“传奇”故事。

    张爱玲在“上海十年”(一九四三~一九五二)的时光里,其实她和其他作家的交往,并不活络,这跟她的孤僻个性有关。她和这些作家的关系,大都由于投稿而建立的,也可说是编辑与作者的关系。虽然后来和柯灵、苏青等人,有进一步的交往,但较之有些作家的人际网络,张爱玲显得十分单薄。因之在这时期张爱玲的文章中,除了《我与苏青》一文外,还找不出其他怀友的篇章。惟在最近出版的中,我们看到了一些陈迹残影,虽然不是自传,而是小说,但其中真实的成分还是很大。加上与她有过交往的作家的一些陈述,笔者试图梳理张爱玲在这段期间与其他作家间的互动,甚至想进一步了解她和一些作家后来凶终隙末的原因。但由于资料的搜集,无法完整;触及的层面,无法全面。至于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交往关系,谈论者已经很多,故不在此论文之列。

    张爱玲的初识周瘦鹃,由于周瘦鹃的识珠,造就了现代文学的一颗巨星的冉冉升起。这会面的过程,周瘦鹃写了《写在〈紫罗兰〉前头》所谓“编者的话”,连同张爱玲的一同刊在一九四三年五月的复刊第二期上,其中写的当为实情。张爱玲的中,有写到“汤孤鹜”这个人,明眼人会猜得到他是周瘦鹃。是在两人会面的三四十年后写的,并非实录,而有着张爱玲的爱憎成分在里面。

    藏书家谢其章在文章中说:“真实的成分远远多于虚构,某些细节对不上,想来也是张爱玲的误记(或存心误记),毕竟隔了三十多年,她在美国一个人写回忆,谁也帮不上她。”谢其章《可怜一部〈小团圆〉,断尽几多荡子肠》,收入《书房之一角》,谢其章著,二一年四月,台湾秀威出版。谢其章就指出像周瘦鹃这些事是既对得上人也对得上事还对得上细节的。他说:“张爱玲但凡对某人没好感,这个人的容貌便先遭殃,挖苦是免不了的,即使周瘦鹃前辈亦未能幸免。写到周瘦鹃不足五百字,其中还夹有这样的话:‘汤孤鹜大概还像他当年,瘦长,穿长袍,清瘦的脸,不过头秃了,戴着个薄黑壳子假发。’当着秃子不说光,这起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传奇未完:张爱玲简介 >传奇未完:张爱玲目录 >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