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中兴有望
    杨畏知之死

    实封秦王,对于孙可望而言,实在是一桩“名利双收”的好买卖。

    一是他正式自称为秦国“国主”,对内,在贵阳建立行营六部,自行任命吏、户、礼、兵部尚书,实际上接管了永历朝廷的权力;对外,名正言顺地收编了原川、黔境内的各种“拥明”武装,使自已的军事实力,再次急剧“膨胀”。

    二是当他以南明政府军的面貌,出兵川湘桂时,发现这里的老百姓,对其敌视、猜凝的目光不见了,而代之以友好、信任的态度,他进军的阻力,大为减轻。

    但与之相反的是,封王,对于永历帝而言,仅仅换来了一个“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

    在1651年十二月南宁失陷后,“已无立锥之地”的永历帝,只好很不情愿地跑到孙可望的辖区,寻求避护。

    在云南最东边的一叫皈朝的村子里,渡过一个“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春节后,在孙可望的特别关照下,永历帝率着他仅存的文武官员五十余人,兵丁、随从、家属,二千九百多人,“移幸”贵州安隆千户所。

    千户所,如果望文生义的话,应该是一个拥有一千户的卫所。但实际上,这里的人口户数,连一百户都不到。

    把永历帝,既不安排到大后方的昆明,也不安排到行政中心的贵阳,而放在一个地狭人稀的小村庄里,孙可望“敬而远之”的想法,不言自明!

    已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永历帝,对这种安排,除一声叹息外,别无它法。

    他现在唯一可做的,就是将“安隆”改为“安龙”,并把“所”的行政级别,上升为“府”。

    也许在他内心深处,皇室血脉,天生龙种,是他最后一点骄傲和秉持。

    在对永历帝的物资供应上,孙可望也极为“小气”。

    他每年拔银八千两,米六百石,供应永历君臣及随从。

    入不敷出的永历帝,曾以“不足用”,要求孙可望增加经费。

    孙可望对此置之不理!

    不但如此,孙可望还任命亲信范应旭为安龙府知府,张应科为总理提塘官,对永历朝堂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全程监控。如有风吹草动,立刻飞报。

    这下,苦命的永历帝,只得在安龙这小村庄里,安安静静地做一条“卧龙”了!

    孙可望这种不断升级的“虐帝”行为,惹得一名重臣奋起抗争。

    这名重臣,就是曾为孙可望请封秦王的杨畏知。

    作为一个大明故臣,他先对孙可望部将贺九仪,逼死首席大学士严起恒的“违法”行为,相当不满,上疏劾奏。

    尔后,他又不经孙可望批准,就“擅自”接受了永历帝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的官衔,并从此站在永历帝的一边,处处为皇帝陛下“打抱不平”。

    杨畏知这种“吃里扒外”的越轨行为,在一次次地触动着孙可望狭隘而脆弱的神经。

    直到有一天,这根神经已接近断裂的孙可望,终于命贺九仪把杨畏知“武装”押回贵阳“讯问”。

    在讯问中,言语不合的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争吵中,愤怒的杨畏知,取下头上的帻巾,扔向孙可望。

    此时大权独揽的孙可望,早已不是“旧时的脾气和模样”。

    对杨畏知的“大不敬”行为,暴怒不止的他,马上采取极其武断的处理办法——令军士将其推出斩首。

    这位曾为孙可望平定云南,建设云南,做出巨大贡献的杨畏知,转眼间身首异处,魂归天国。

    杨畏知的忽然被杀,不仅让不少原来的南明官员为之心寒,也让与杨畏知关系一直不错的李定国、刘文秀,对孙可望“威福自操,擅杀重臣”的行为,大为不满。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明那些事儿简介 >南明那些事儿目录 > 第二十九章 中兴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