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35.士兵——肉体武器
    (曾根一夫当兵之前所接受的对自己国家的军队的认识,只有一个,即日本的军队是天皇陛下亲自统率的,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皇军,但为什么会进行野蛮的暴力惩罚呢?后来他才明白。)

    其源头是明治初期建军的时候,军官中有很多武士出身的人,为了锻炼应征进入军队的农民兵和市民士兵而使用了暴力。听说自那以来这就成了惯例,像传达事项一样,一直延续到了昭和时期。这可能不是使用暴力的全部理由,但这里仅作为理由之一列出来。

    以前的明治、大正时期我不知道,但在我当兵的时候,使用暴力被认为是培养勇猛士兵的手段。我们这些作为士兵的人不认为自己是靠暴力成为了勇猛的士兵,但高层的领导们好像觉得士兵是要靠敲打才会变坚强的。把野蛮说成性格粗野,把性格粗野作为尚武精神,当成了教育士兵的基础。为了锻炼士兵而使用暴力好像就源于此。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我退伍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受了县知事的委托而担任了青年学校的教员。该校军事教育的成果每年要接受一次联队司令部军官的检阅。有一次作为检阅军官的少佐评价学生军训的成果时说:“青年学校的军训从表面上来看有进步,但是内在气概还不行。你们所进行的军训只不过是在模仿军队,简直就是军队游戏。要想同时掌握技术和军人精神,必须要和军队做同样的事情。”这名少佐想说的是,不像军队那样进行彻底而严格的训练是不行的。

    后来少佐和我进行了谈话,关于军队教育,他说了下面这番话:“青年学校军事教育的目的是获得军队的预备知识,所以要求他们具有军人精神是不可能的。学校教育中只要表演有进步就行了,但军队教育必须要把普通人培养成军队所期望的士兵。为此需要暴力手段。”下面要讲的是以该少佐的话为主旨,我自己进行了加工润色的东西。所谓军队所期望的士兵,大体来讲有三个条件。第一,因为军队本来的任务在于战斗,所以必须掌握比交战国军队更好的战斗技能。第二,要培养不管面临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也要克服它并一定要获胜的信念。第三,要做绝对服从长官命令的士兵。以上三点是军队所期望的士兵的绝对条件。第一点和第二点靠军训和演习来练就,关于第三点,主要是在内务教育期间使其牢记。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服从问题,因为在养成服从习惯期间使用暴力最多。

    军队所要求的服从,与其用“服从”这个词,也许不如说“盲从”更合适。位于军队底层的士兵严格按照长官的命令行动,被命令“向右转”时就转向右边,听到“前进”的号令就向前进,听到“停”时就停下来。只要这样做就行了。一味盲从长官的命令,专心做上面吩咐的事的人被看成是好兵。

    “为了什么目的而前进呢?”“为什么必须停下来呢?”想要知道这些理由的人不是军队所期望的好兵。

    先说点后话,当战争开始时前往战场的下级官兵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战争就参加了战斗。之所以能够像机器人那样忠实按照上司的命令“去!前进!战斗!”而行动,在看不到战争何时结束的情况下在战场上忍受了长达五六年的时间,是因为他们被培养成了军队要求的盲从的士兵。

    下面回到原来的话题。要求征兵检查中获得甲种合格的人作为现役兵服役一定的时间,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军队所期望的士兵。

    被大家称为士兵的人因为是通过征兵检查在全体国民中征召的,所以入伍之前在地方上从事各种职业。国家和地方公务员、一般的工薪阶层、农夫渔夫、工商业者、演艺界人士、打短工者等,职业多种多样。

    根据在地方上职业和成长环境的不同,贫富差异非常大,受教育程度的差别也极大,上至读过最高学府大学的人,下至义务教育都没有修完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简介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目录 > 35.士兵——肉体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