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徐钊和他的伙伴没有做过赔本生意,关键在于他特别的重视贸易中的细节,而使细节演化成金钱正是细腻的苏州人的本领。

    “就说说集装箱吧。”徐钊向我们娓娓道来:

    外贸离不开集装箱,外行人也不可能像我们那么注重它。但集装箱对我们外贸人来说,就像一只“金钱魔术箱”,能不能赚到钱,这集装箱往往主宰着我们的钱袋子。通常一个集装箱,全部装满是25吨货物,它的体积为30立方。徐钊说他做的是自行车配件生意,如果这次发运的是自行车链条,那么装满一个集装箱25吨的链条时,它占有的体积只有9立方,还有21立方等于浪费了。如果这回发货的是车圈,满塞满装一集装箱的车圈只有5吨分量,等于又浪费20吨的装量。怎么办?这些细节在过去的计划经济年代和对那些不负责的商贸者来说,他们几乎很少考虑。但徐钊不是,他通常在这些问题上要花费很大精力。为使集装箱能最大化地合理利用起来,每一次外运前,徐钊都要反复精确地计算,直到“魔术箱”变尽变绝为止。正是他将这份心思用到了家,他和他公司在外运货物上所花费的成本总是低于别人的二三成,甚至有时低于一半,降下成本的钱其实就是利润。有一回一个外销员自以为在一只集装内装了21吨货物很满足,哪知徐钊狠狠地将他批了一通,说你浪费了近五分之一空间,算什么功劳?

    “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竞争异常激烈,你想赢得成功、赢得市场,不在细节上下苦功夫,你就会被人遣出贸易舞台。”徐钊说。

    不做生意的人不知赚钱的苦衷。就说一个到南美西非的集装箱,如果你少装了十分之一的货物,等于五六千元美金就没了。不算这笔账的人肯定成不了贸易商杰。

    仅运装上的奥妙就足够学一阵子的了。

    先说说集装箱的运装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把你的货物运到有海关的码头装入集装箱。还有一种叫“门到门”,它是由集装箱专运公司用车将集装箱开到你货物的地方,然后装满后拉走,似乎看起来方便了你。但这“方便”中他们会狠狠地“咬”去你一大块肉——运输成本高得吓人。可不动脑筋的人还容易为人家的这种“方便”产生感恩,哪知人家使的“温柔一刀”。

    再比如,有的国家是按箱子数量来计算你的码头装卸费用的,巴拿马加纳等国就是这么个算法。这就需要供应商根据发货的情况,自行想法设计箱子。但不是箱子越大,装得越多就越好。箱子超大,往往会压坏内箱中的纸垫板,结果反而造成货物挤压破损更严重。还是一句话:合理、科学的设计才会有钱赚。

    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各不相同。再拿集装箱说事,一些欠发达国家不按装运货物箱子的大小收你费,而是根据你箱内的货物价值收费。比如有的国家凡集装箱内的货物超过3万美金时,它征你10%的关税,而低于3万美金时只征收5%的关税。徐钊的招数是:我只给你装29000多美元的货物。这让进口商很满意,一下为他省去一半的关税。另外,有些国家对成品和半成品的关税差距很大,徐钊就合理地安排工厂生产A、B包装,并隔一周出运,这样既使客户降低关税,也不影响客户对成品的需求。但作为供应商的徐钊他们则通常会多花不少时间来完成高低价货物的合理搭配。那些几毛钱、甚至几分钱的小配件,一次合理平衡的装运安排,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机智的勤业精神和供需商户双方为对方着想的真情默契。

    其最终结果,自然是双方又一次多赚了钱,又一次延续了合作……

    在国际贸易中,香港人和新加坡人过去一直被世界同行所尊重,这与他们东方文化的背景有关,其共同特点是“活儿做得细”。而作为东方文化的发源地的中国大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反倒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们可以称他为伟人简介 >我们可以称他为伟人目录 >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