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给美国人马克·米勒补充一点辣椒
    美国人马克·米勒,一个有趣的人,他出生在一个法裔加拿大人的家庭,在他称之为半清教徒式文化中,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许多种味道,在清教徒那种文化氛围中,“任何时候讨论到食物都是不礼貌的。要是你询问,是什么调料使得一些菜肴如此与众不同?或者说,一客牛排何以如此芳香?为什么炸鸡翅总是让人向往?你得到的回答肯定支支吾吾的语焉不详”。这种传统心理,可能是基于苏格拉底,柏拉图包括《圣经》对味觉的轻视,在柏拉图眼中,只有视觉和听觉是客观的,味觉与触觉一样,需要接触“物”才能感知,因此就失去了客观性。

    清教徒们与美味无缘,他们的生活方式由来已久,刻板而枯燥,你无法颠覆,食物就是给生命提供能量,提供蛋白质或炭水化合物,你可以量定一天的热量来进食,就像考核一天跑多少英哩而给汽车加多少汽油,味觉好像多余,或者从来就没有存在,这种情况直到马克·米勒八九岁时,他第一次在朋友家吃到了美味的咖喱肉,才猛然唤醒了味觉。

    马克·米勒的情况不仅在北美如此,或许只要注意观察,与马克·米勒的情况相同者在中国也不少见,有些人在一生中也没有唤醒味觉,进食不过为了维系生命的活动,因为活着,所以才要吃饭,以及面条,令人生失去了许多感受美味的乐趣。既然造物主给了人感知的味觉,那么,大千世界的诸种味道,先人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尝试和发明的烹饪术,都是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比如像周朝的“醇熬”,那种天子品味的肉酱拌饭,我们今天也可以自己动手尝试。马克·米勒被唤醒了味觉之后,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而且他写作了一部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在哲学家或别的学者看来,不过是一本食余消遣的小册子,但它却颇有情趣,此中可以看出美国人的治学方式。

    马克·米勒写作了《辣椒:点燃味觉的神奇果》一书,这本书的写作动力,可以溯源到他儿时那一次偶然吃到咖喱肉,那时候唤醒了味觉,成长后他选修了人类学,接下来到世界各地旅行,并且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辣椒。

    马克·米勒最早认识了南美洲的辣椒,辣椒原来生长在智利山中的一种茄科浆果,以后移到墨西哥种植驯化,从南美洲传到北非,再进入欧洲,然后才进入亚洲,这是比较通常的说法。关于传入中国的路径,也有几种说法,一从中东经西北传入,一从海上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传入,一从上海传入中国。那么,辣椒外来说的理论也遭到本土说的强烈反对,反对者以大陆板块漂移理论驳斥,认为云南地理气候以及纬度与南美洲相当,原来板块没有漂移之前,即在没有太平洋之前,大陆是一个整体。这样,云南就不可能没有辣椒,而植物学家恰又在云南发现野生的米椒,辣椒本土派据此认为,辣椒是中国的,并非由海外传入。但是,正如同其他植物也有携带种子传入一样,云南米椒也可能什么人丢下了种子,使它在森林里生长。

    总之,辣椒从海外传入还是中国本土原来就有,一直没有争论清楚,只是学者们查阅历史文献,明朝以前从不见有辣椒的记载,虽然现在辣椒在中国一直被视为国椒,道地的中国产物,四川、湖南、贵州等省份的人都是坚定的辣椒主义者,然而,他们也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辣椒正宗的产地在中国。

    非常可惜,马克·米勒虽然写下了传播甚广的《辣椒:点燃味觉的神奇果》一书,他却没有写到他来过中国四川,那个天府之国的人,以辣椒照耀着生命。他们,完全可以在一周内不吃肉食,但是三天没有辣椒,他们的味觉会淡出一个鸟来。我有时候会特别感觉奇怪,我们为什么会认为,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都不吃辣椒呢?也许德国人和英国人较少食用辣椒的原故。但是,现在这些国家的人也流行吃辣椒了,并将辣椒用以减肥。

    我想,以中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人生就是一场觅食简介 >人生就是一场觅食目录 > 给美国人马克·米勒补充一点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