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17、游击队的好妈妈——记东江纵队交通情报员李淑桓
    李淑桓,出生于广东省鹤山县古劳维墩乡一个清朝贡生之家。幼年随父亲在广州办私塾,她旁听,从而熟读四书五经,得知中国历史上众多爱国人物。她1913年与同窗郭福荣结婚,36岁时已是7个子女的妈妈。由于丈夫失业,淑桓带儿女飘泊到了香港,在九龙租房开办时修学校,很关心国内外大事。尤其对日本不断侵占祖国的国土,她痛恨不已,在课程中加入抗日救国的内容,并写了一首《哀国难》词。

    1938年的元旦刚过,失业在家的长子显承,向她提出去延安陕北公学读书的要求。淑桓一时感到突然,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读书呢?儿子说,这不是一般学校,它是共产党为有志抗日救国的青年办的。淑桓的心动了。儿子出发那天,她兴冲冲地带着显承的弟妹们到尖沙咀火车站送行,一再叮咛:“今日远去,望你有志而成。”

    这一天,她结识了同来送行的香港惠阳青年会总务长刘宣。刘宣是共产党员,跟曾生一起在香港做地下工作。这次会面,是她政治思想走上新途的开端。

    淑桓认识刘宣后,经常被约请到“惠阳青年会”(简称“惠青”)参加各项活动,工友们尊称她“郭太”。最令她难忘的一次是听著名革命家何香凝关于“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抗战必胜”的演说。何香凝论述了抗战必胜的许多有利条件,指出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取得胜利。这使她备受鼓舞。

    1938年10月,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香港掀起了抗日救国热潮。中共香港市委在各社团中动员、组织男女青年回内地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李淑桓得知“惠青”组织第三批救亡工作队回东江时,立即跑去代女儿云裳报了名。

    原来,云裳参加了“惠青”和“晨钟社”抗日救亡活动,曾多次提出要上前线做救护工作,淑桓都没有答应。她只有一个女儿,想让女儿留在身边继承她的教育事业。但随着她爱国抗日的觉悟不断提高,她的想法有了改变。女儿临出发那天晚上,她边收拾行装,边说:“你既有志抗日救国,就应像雄鹰一样翱翔,你的名字应改一改,就叫云翔吧。”女儿接受了妈妈的教诲,改名云翔,并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不论遭遇什么挫折,都没有向困难低头。

    淑桓的六子显怡(现名郭际),1938年就读于海华学校(校长曾振声,即曾生)。这年12月,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惠阳成立,曾生出任总队长,立即挥师解放淡水镇,云翔也从工作队转到游击队来。此时,海华学校动员青年学生回惠阳参加游击队。显怡很想当个“红小鬼”,找妈妈答应让他去。淑桓沉思片刻,问道:“你才13岁,人家接收你吗?”

    “老师说,游击队里有许多十二三岁的红小鬼,我去正合适呢。”

    淑桓笑了:“你年纪还小啊!你去能干什么?”显怡说:“游击队队长是我们校长。游击队除打日本鬼子外,平时要学文化、学革命道理,要做宣传工作,要帮助老百姓劳动。姐姐她参加了,她会照顾我,你就放心吧。”淑桓终于同意了。

    她翻开箱柜找出一块块碎布,给显怡缝了一件夹背心。显怡出发那天,寒风飒飒,他穿上这件暖着心窝的夹背心同几位小战友离开香港,奔赴淡水。自显承、云翔、显怡走后,留在身边的4个儿子,不久也先后被送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

    那是1939年5月,李淑桓第二次应邀参加慰劳团到惠阳坪山慰问惠宝抗日游击队。临走时,她带上自己从各处募捐到的一百双胶鞋和一批毛巾、肥皂、洗衣刷,把16岁的显和、显乐和年仅9岁的显隆也一起带上了。

    到坪山的第二天,她领着儿女们,由部队同志陪同到连队参观。听战士们上政治课,观看他们军事操练,找战士们谈心。她试探着问随行的显和三兄弟,“怎么样?想不想跟姐姐和显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简介 >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目录 > 117、游击队的好妈妈——记东江纵队交通情报员李淑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