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奔向井冈山途中的最后一场歼灭战
    暮雨斜阳。残秋凄风。

    红五军主力部队刚刚从幽居向井冈山进发,便有紧急情报说:湘赣两省的白军已成钳形之势匆匆逼近。军情如火,倘若有所延误,那就会陷入敌军的“会剿”之中。快走吧!

    只要跳出敌军的包围圈就是胜利。红五军那面火焰般的大旗,迎着寒风迎着危难呼啦啦地飘动着,急匆匆沿着浏阳、铜鼓、万载的边界向前挺进。

    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重要任务,不必说是由黄公略和他的纵队来担任了。在这种情况下,掩护比突围还要艰难得多,因为他的部队要狙击十倍以上于己的重兵。

    据说,黄公略在接受这项战斗任务时,那张本来就显得严峻的麻脸简直变成了一块冷森森的铁板,他的两只小眼睛扫射击十分凌厉的光芒来,就那么瞧着自己手下将近五百人的疲惫之旅。他能说什么呢?什么也不能说。彭德怀也好,滕代远也好,谁都知道一旦挡住敌人的重兵将会是一场什么样的恶战,然而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避免这去卒保帅式的牺牲了。

    临别时,彭德怀甚至没问黄公略这一次该怎样用兵,他很清楚自己的老战友:果敢,机灵,谨慎——这谨慎是用失误换取的,因此尤为可贵而且可靠。有多次的战斗证实,黄石是个很会打仗的将才。

    不过,虽说他很会打仗,但这一次打的是什么样的仗啊!

    眼望着红五军的战旗渐渐远去,黄公略和他的纵队在寒风中默默无声,每个人的心里都清楚:留下来的人,就要穿着破衣烂衫去沐风栉雨,在秋末冬初的荒山野地里忍饥耐寒,并且凭着手里的长枪大刀土炮梭镖,去狙击或是阻击数倍于自己的武器精良的敌军。流血吗?牺牲吗?自不必说。

    黄公略不能不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挖空心思找出一个良策来。等着挨打?只有傻瓜才会这样。豁出一切去硬拼?那无异于拿鸡蛋去碰石头。避敌锋芒而攻其侧后?好是好,只是不一定管用。——蛮牛的屁股让虻蝇叮一下,它可以不理睬你,晃晃尾巴仍然往前走。你拖不住它的脚步,还怎么掩护上井冈山的主力部队呀?无论如何,哪怕是打到只剩下一个人,也得死死拖住这些追击的白军!

    在这种时候,没有力鼎千钩、运筹帷幄的杰出才能,那是无法胜任这支哀兵疲旅的指挥员的。屡次在沙场上出生入死的黄公略,此刻将他的大将军风度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镇定;他从容;他自信;他果断;他在俯身地图思谋战术的同时,对他的传令兵说:“马上与胡筠取得联系!”

    是的,他自有他的大智大勇。他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灵活机动的战术,并很快得到胡筠等游击队领导人的支持和配合。三个纵队开始“化整为零,向外发展”,且又时分时合,聚散无常,他们往往以中队为单位,为掩护红五军主力进行连续不断的战斗。如同滕代远所说:“分散在各地游击,使敌人转移视线,应接不暇,不好向哪处进攻,也不好包围哪处。”

    这场骚扰敌人、困惑敌人、袭击敌人、让敌人打不着又走不了的游击战,就从浏阳、铜鼓、万载一带的山野里开始了。

    一天凌晨,浏阳至铜鼓的大路上突然响起一连串的爆炸声,大片浓密的烟尘腾上半空。烟尘中,惊马狂奔,士兵乱蹿,许多尸体横躺竖卧。“脏瘟神”张辉瓒以为,因为红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匆匆南去,即使留下几个“毛匪”也阻挡不了他这一个团,想不到在这里遭到了突然狙击。

    烟尘渐渐消散,只见红军游击队已经撤向山中去了。怎么办?追,能追得上吗?钻进山里的人犹如入海的鱼,想要抓住他们谈何容易,况且追剿红五军主力的任务刻不容缓。那么,继续前进。走着,走着,“哒哒哒哒 ”屁股后有机枪叫起来。机枪?是机枪。有机枪的,不是红军是谁?这么说,红军没走?

    一个团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汩水怒潮·平江暴动纪实简介 >汩水怒潮·平江暴动纪实目录 > 奔向井冈山途中的最后一场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