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前言
    1980年3月20日,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庄严肃穆,空气凝重。悲怆的哀乐撞击着人们的心扉,令人震颤,使人压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正在为她的忠诚战士李立三、贾拓夫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追悼会由彭真主持,薄一波代表中央为贾拓夫致悼词。当这位老人以颤抖的声音,一开始讲到“八届中央委员、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贾拓夫同志,于1967年5月7日被林彪、‘四人帮’和那个顾问残酷迫害致死,终年五十四岁”时,包括邓小平、胡耀邦、彭真、乌兰夫、万里、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七百多位与会者,发出一片唏嘘之声。是惋惜?是哀恸?是悲愤?是感叹?“才五十四岁啊!”此刻,所有人的心情都很不平静,寂静的会场一时出现了波澜——在那时节举行的一系列追悼会中,这是不多见的。

    “现在,党中央为贾拓夫同志一生的革命活动,做出了全面、公正的评价,为他平反,恢复名誉,使多年沉冤得到昭雪。林彪、‘四人帮’和那个顾问强加给贾拓夫同志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都已统统推倒。”悼词结束前,薄一波郑重宣布的这一结论,使人们不平静的心情略得一点抚慰。

    是啊!贾拓夫过早地含冤离开人间,13年后的平反昭雪又嫌迟到了些,贾拓夫也没能等到这一天,然而,这一天终于来了——党和人民承认了他,历史承认了他。

    贾拓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正式党员。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和人民共和国发展振兴的伟业之中,曾被毛泽东主席喻为“陕北才子”、“党内的贾宝玉”。他本来可以为国家、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有更大的贡献,但在1967年54岁的壮年时期,却惨死于“史无前例”的那场浩劫中,成为“四人帮”及其“顾问”康生“刀”下的冤魂,过早地走完了他坎坷而又光灿的人生历程。在我们撰写贾拓夫同志传略,期冀久远纪念他时,真是心潮翻涌,感慨良多。

    他,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中的一员,似乎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力挽狂澜之功。既不像开国元勋们那样指点江山、叱咤风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因而名垂青史、世代传颂;也不像元帅将军们那样横刀立马、南征北伐、披荆斩棘、战功卓著,因而名传四海、万人崇敬;然而,他的一生,同样是杰出的、不平凡的。他和更多的同一代革命者们为人民解放事业,为国家民族兴旺,同样实实在在地做出了贡献。就像没有粮秣兵马,将军们无法打仗;没有剧组人员,演不出精彩剧目一样,没有一大批像他们那样呕心沥血、忠诚奉献的战士,中国革命和建设也不会出现那般威武雄浑、震撼环宇的壮举。

    想到这里,我们记起贾拓夫在1960年被下放后曾对孩子们说过的一段话:“几十年的斗争中,有多少好同志为党的事业牺牲了,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他们没有了,我们留下来的人却有了名誉、权力、地位和待遇。实际上,中国的江山是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靠了多少人和劳动群众共同斗争才取得的。国家的建设和富强,更要靠更多的人共同长期奋斗才能实现。这就叫唯物史观。名誉、权力、地位、待遇,实质上也反映着责任和义务。活着的人不努力把已牺牲的人未竟的工作承担起来,何以告慰死难的同志?还算什么共产党呢?”他告诫孩子们:“争个人的东西就是思想上的蜕化。”这是贾拓夫被错误地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下放到基层工厂,子女们感到精神上有压力,他对孩子们做工作时讲的一段话。这些铿锵之语,深深反映了他对待事业、对待人生的严肃态度,至今对我们仍然不无启发。是的,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过去那段辉煌历史记载了他们的业绩,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当今的人们自然也不应当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贾拓夫传简介 >贾拓夫传目录 >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