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六十七
西自蔚州飞狐县界入。《水经注》云:“巨马河即涞水也。东北经郎山西望,众崖擎举,若鸟翼立石,崭岩似剑戟之杪,又南流刀山,崭岩直上干霄,远望崖侧,若积刀环。”紫石水,《水经注》曰在易县南。大黉岭,霍原隠此教授之所在,州北一百九十里。荆卿城,在县西七里,周回二里。《九州岛要记》云:“荆轲城北临濡水,即轲以金圆投龟处。轲入秦,樊于期刎头付轲于此城。”高渐离城,在县南十六里。《史记》云:“荆轲死,秦始皇得高渐离,惜其善击筑,重赦之,渐离复进得近,乃以铅置筑中,举筑扑秦皇,不中。”此即渐离所居。长安城,在县东南二十七里。《汉书》云:“宣帝时,幽州刺史李宣尚范阳公主,主忆长安,乃筑此城像长安,故以为名。”城中有枣树,花而不结,皆向西南,而引俗谓之思乡枣。斜安城,《郡国志》云:“易县有斜安城,传冈不正,因以名之,东隅上有班姬祠是也。”范阳故城,汉范阳县理于此,故城在今县东南六十里,古城即秦置,一名故城。后魏明帝孝昌二年,为杜洛周攻破。高齐后主武平七年,又移范阳于东故城北十七里。伏图城,一名小范阳是也,西北去州四十五里。隋初,自伏图城移范阳名于今涞水县,又于伏图城别置遒县,以属昌黎郡。大业十年,又移遒县于伏图城西南,即今州东南三十四里故遒城是。十三年,陷于寇,二城俱废。五公城,在废县东三十里,去州西三十里,《河北记》云:“易县有五公城,王潭不从。王莽谭子舆生五子避隠于此。世祖并封为侯。元才,北平侯;显才,蒲阳侯;益才,安熹侯;仲才,新市侯;季才,唐侯,所谓中山五王。”其西三十里有五大夫城,说与此同。嘉夷城,在废城西北四十里,去州六十里。《水经注》云:“巨马水东流经加夷山,即睒子于山中养无目父母之所也。”《舆地志》云:“易县加夷城有坑,阔三丈,深五丈,俗呼睒子窟。”金台,在县东南三十里,燕昭王所造,置金于上,以招贤士。又有西金台,俗呼此为东金台。古野狐城,在县东三十里,《耆老》云:“昔有狐于九荆岭,食五粒松子后得仙,谓之飞狐县,其狐常来至此城,时人呼为野狐城。”西金台,在县东南六十里,即燕王以金招贤士之所。小金台,在县东南十五里,燕昭王所造,即郭隗台也。按《春秋后语》云:“郭隗谓燕王礼贤先从隗始,乃为碣石馆于台前。”阑马台,在县东南十五里,《水经注》云:“小金台北有阑马台。”候台,在州子城西南隅,高三层,燕昭王所筑,以候云物。三公台,在县东南十八里,其台相去三十六步,并高大,燕昭王所立,乐毅、邹衍、剧辛所游之处,故曰三公台。石柱,在县东南三十里,临易水,《州郡志》云:“易州义石柱,后魏末,杜、葛乱杀人,骸骨狼藉如乱麻,至齐神武,起兵扫除凶丑,拾遗骸骨葬于此,立石柱以志之。”废涞水县,在州北四十二里,十四乡。本汉遒县,属涿州。《汉书?年表》:“景帝封匈奴降王六疆为遒侯。”今县北一里故遒城是也。后汉,移于故城南,即今涞水县所理。后周大象二年,省入涿县。隋初,自伏图城移范阳,名于此。六年,又改为故安县。九年,又移故安于涿县东界,今涿州故安也。十年,又于此置永阳县。十八年,改为涞水县,以近涞水为名,按县地即周封召公于此也。皇朝太平兴国六年,并入易县。巨马河,在县东北二里。郎山,在易县西南四十里。

    满城县。西南一百里,旧七乡,今三乡。本汉北平县,属中山国。《汉书》:“高帝封张苍为北平侯。”后魏武帝永熙二年,置永乐县,属易州。唐天寳元年,改为满城县。赵简子祠,按《城冢记》:“赵简子筑北平城以拒燕。”今满城是也,其祠在城北一百步咷山下,晋永康元年立。张苍墓,汉丞相北平侯张苍,本武阳人,因封于此,子孙相继,至今见存。废五回县,在州西七十里,本汉易县地。唐开元二十三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太平寰宇记简介 >太平寰宇记目录 > 卷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