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赌马”和慈善连在一起?
    赌马是香港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过去在我的印象里,香港回归,“一国两制”,保持资本主义生活方式50年不变,这个“不变”最形象的标志就是邓小平先生曾经对香港人许下的那句诺言:“歌照唱、舞照跳、马照跑。”当然,赌马是一种赌博。赌博总是不好。“不好”的东西香港人为什么还不肯丢弃?还那么贪恋不舍?难道“赌马”也像鸦片,一旦吸上了就戒不掉?

    当时关于“赌马”,我知道的就这么多,能够提出来的疑问也就这么一点点。

    然而到了香港,首先我听说香港的很多老人今天就是为了“马”而活着的,很多类似的“笑话”比较突出的有一则:一位老人,临终前给家人留下的最后几句话,不是明确他死后财产应该如何在儿孙们之间进行分配,不是叮嘱一家人今后应该怎样和睦相处,而是不住地吩咐儿女下一场赌马,一定要替他押上哪一匹、哪一位骑手……

    老人的“笑话”,夸张的地方肯定有,但是“赌马”在香港人的生活里真的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并非虚言——2006年2月,我在香港文学城网站看到了这样的一篇报道:《香港著名演员兼马评人骠叔,看完赛马咽最后一口气》,心里想:啊?老人的“笑话”还真的有了现实的版本?接着翻开当天的报纸,看到香港的报纸几乎每一家都登有这条新闻:“著名演员兼马评人董骠昨晚(2月22日)因病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二岁。主持赛马节目40年的骠叔一生与马结下不解之缘。昨晚骠叔弥留之际,在病床上坚持看完了昨晚的最后一场赛马,呼出最后一口气跟家人、朋友及马匹永别!”

    “骠叔”的仙逝,让香港很多人都垂泪痛惜。他最后弥留之际还在看电视直播,这确有其事,不过家人那是为了刺激他的生存意志,希望草地上飞奔的马匹能够拉住老人最后的生命。因为“骠叔”一旦“走”了,亲人家属舍不得,成千上万的马迷也舍不得。那么这位“骠叔”何德何能值得人们对他如此敬仰、如此挽留?作为一个“评马人”,后来我知道董骠从小就成长在一个练马世家,年轻时他本人也曾经是一位职业骑师。当了“评马人”以后,“骠叔”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不畏强暴、不受利诱、敢言善言、正直公平,经常因为不满意某位骑师的“表现”,批评时“青筋暴现”、“指指点点”,痛批马圈中的“害群之马”,因此是香港马迷们心目中一个相当有良心的“仲裁人”。

    直到“骠叔”过身(去世),我才第一次意识到香港的马场原来是一角完全被我忽视了的世界。马场上有是有非,有正义和阴谋,有卑鄙小人也有英雄好汉。而我第一次赌马,记得那是在2004年“十一”,香港赛马会邀请我们刚到香港驻站的全体记者都来参加“国庆杯”的跑马比赛,并希望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给予报道。我当时心里颤颤的,被人拉着首次去做一件不怎么光彩的事情一样,别说马场上的规矩咱一点都不知道,什么投注、赔率、赛果、派彩,独赢、连赢、位置、三重彩,一连串儿的名堂我从来都没有听过,更关键的,一个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跑去玩儿“赌马”,即使在香港,这,能行吗?

    现在想想当初我的态度不知道有多么愚傻,好几个同行人当时就看透了我的恐惧,都送来嘲笑:真是的,老土!“跑马”在香港不是一种赌博,没人这么认为。它是一种娱乐,一个事业,这个你都不懂?“香港赛马会”如果摆到桌面上来,那可不是某位大佬玩主所开的黑色买卖,专门诱惑着贫苦百姓去开心、上瘾、扔钱、借贷,甚至赌到倾家荡产然后再去跳楼自杀,它是政府最大的一个单一纳税机构,也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

    赌博和慈善,这能连在一起吗?

    香港人可以想得通用干“坏事”赚来的钱去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晚来香港一百年简介 >晚来香港一百年目录 > “赌马”和慈善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