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五、结交良友
吃大喝,但这种快乐很快就会重复而乏味,到时候刺激递减,边际效益就愈来愈没有吸引力了。

    人生的很多事情,是要跟朋友一起做的。你与不好的朋友相处时,虽然很多事情也会让你觉得很快乐,但它不会帮助你提升心灵,只会让你沉迷在非常具体的、低层次的、物质的欲望里,获得一种非常狭隘的、短暂的自得与快乐。而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在精神层次上能够不断向上提升,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修炼,让生命踏上正确的方向,迈向更广阔的空间。在这方面对你有所裨益的朋友,才是你真正的良友。

    6、孔子交友

    益者三友与损者三友的前提是:这六种都是朋友,不同的是前三者使你受益,后三者使你受害。孔子还有一种分法,把朋友分为中行、狂者、狷者,这是他自己的交友原则。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孔子说:“找不到行为适中的人来交往,就一定要找到志向高远或洁身自好的人。志向高远的人奋发上进,洁身自好的人有所不为。”

    第一种“中行”,也即我们比较熟悉的中庸之道,行为适中,进退有节。有人把中庸之道误会成做事温吞吞的,走中间路线。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中行”是该怎样就怎样,言行在任何时候都能恰到好处,这非有高度的修养不能达到。能找到这样的朋友当然是最理想的,如果找不到,找谁呢?狂者或狷者。

    先说狷者。我教书这么多年,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希望学生们先做狷者。何谓狷者?有所不为也。一个人受教育的基本表现就是有所不为,对于某些违法乱纪或没有水准的事,不去做,不是不会做、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做。譬如我常常劝学生,考试作弊这种事情要不屑于做。如果这一点能够坚持的话,将来进入社会,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恐怕也就不屑于做了。

    狷者如果能做到,不妨再做狂者。“狂者进取”,不断奋发,向上奋斗,有所为也。孟子提到狂者,常以曾参的爸爸曾点做例子。因为曾点经常把“古之人、古之人”挂在嘴边,古人这样好,古人那样好,好像古人总是比较高尚、伟大的,值得我们去学习。他有这样高远的志向,以古代的圣贤来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进取向上,所以孟子把他列为狂者。

    狷和狂,一个有所不为,一个有所为也;一个消极,一个积极。先不要做不好的事,水准不够的事,然后去做应该要做的事,标准更高的事。两个配合起来,当狂则狂,当狷则狷,那就是“中行”了,所以孟子称赞孔子,说他是“圣之时者也”,“时”就是中行,代表孔子的表现总是恰如其分。

    孔子交朋友,除了考虑到对方是不是中行、狂者、狷者,还要看他是否可以共学、适道、立与权。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未必可以一起走上人生正途;可以一起走上人生正途的,未必可以一起立身处世;可以一起立身处世的,未必可以一起权衡是非。”

    孔子把交朋友分为四个层次:共学、适道、立、权。“共学”是指一起在老师门下求学问道。譬如我们都住同一社区,念同一所学校,有共同的老师。这些朋友属于“共学”的层次。但是毕业之后,离开学校,各奔东西,每个人的发展途径就不一样了。所以接下来就要看“适道”,也即志同道合,走上人生正途。“道”不限于某种职业或行业,因为同行未必是同志,真正的同志是针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说的。有些朋友可以一起走上人生的正途,却未必可以一起立身处世,坚持立场,这就是“立”的层面了。人生会有各种各样的考验,坚持原则并不容易。孔子说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国学的天空简介 >国学的天空目录 > 五、结交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