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人为他抱屈,有人说他是“运交华盖”,预言他的一生将是悲剧结局。

    他呢,不论降也罢、升也罢,缘由直截了当,心里倒没有疙瘩。

    眼下这个局面,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式能解得开的了。

    所谓“万岁事件”,起因在一九六一年春。

    那阵,双大功营刚从半岛北部的雀山一带,移防到龙山,在离龙尾村三里远的山沟里建造营房。郭金泰已是该营营长。当时,饥饿威胁着全国,上下都作难。上级非正式传说,连毛主席都不肯吃肉了,他和周总理都吃窝窝头。而连队战士的粮食定量一两不减,仍是每月四十五斤!听到这些,战士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每月吃四十五斤粮的地方,在老百姓眼里,这就是天堂啊!然而,谁能晓得,饥饿在威胁着百姓的同时,也在折磨着军队!那当口,挨饿最凶的是把“亩产万斤卫星”送上了天的农民,而连队的战士大都来自农村。辘辘饥肠不时提醒军属们,队伍上有每月吃四十五斤粮食的亲人!于是,家属纷纷来队,一批又一批。连队告急,上级做出规定:不管干部、战士的亲属,每年只能来队一次,人数不得超过两个(含儿童),住期不得超过七天。规定归规定,仍有人拖儿携女而至,你忍心赶他们走?饿得没法呀!这一来,战士每天吃到肚里的粮食实际上还不足一斤。

    正在施工营建的双大功营的战士们,天天要采石、运砖、砌墙、架梁……劳动繁重却又食不果腹,一个个勒紧腰带硬挺着。饥饿在摧残着人们的肉体的同时,也在磨蚀着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感情。历来是“军事共产主义”的连队也不敢“共产”了。战士们为饭多饭少、馒头大小不时发生龃龉。各连不得不轮流从各班抽两名战士到炊事班去监秤,个个馒头要做得一般重,头高头低都不行……

    这天中午,一幕令人终生难忘的活剧发生了:“渡江第一连”炊事班把一大筐馒头刚抬到营建工地,突然发现从龙尾村拥出了百多口子男女老少,潮水般地朝工地漫了过来。

    刚收工的战士们愕然了,不知出了什么事。

    人群在逼近,逼近……

    “他们是来抢馒头的!”不知是谁喊了一句。

    战士们醒悟了,纷纷汇拢到馒头筐前,组成了人墙。有几个战士还操起了枪。

    “站住!”战士们吼着。

    “再不站住就开枪了!”有的战士拉响了枪栓。

    人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只是悄悄地把步子放缓了,一副副毫无表情的面孔,好像在说:饥民不畏死!……

    人群拥到战士跟前了,打头的一个愣小子昂首走在最前面。

    “你小子敢动馒头,看我不一拳……”

    “就是要吃,该杀该砍随你们!”

    战士中的愣头青和带头来抢馒头的愣小子,已绾起袖子动手动脚了。

    军民对垒,一场“馒头争夺战”一触即发……

    “住手!”

    一声断喝,在连里指挥施工的营长郭金泰走出工棚。

    “放下枪,闪开路!”郭金泰厉声命令道。

    战士们不情愿地后撤了几步,离开了馒头筐。

    抢饭的人群也突然收住了脚步。

    郭金泰走到乡亲们近前,想说什么,喉咙却一下子哽住了。站在他面前的是衣衫褴褛的男男女女,是赤身露体、瘦骨嶙嶙的孩童;那一张张菜色的脸和绝望、呆滞的目光,使郭金泰的眼睛湿润了。人,最大的欲念莫过于求生。当初,自己扔下锄耙子跟上队伍,不也是为了有碗饭吃吗?……这是被逼上了绝境的饥民啊!可他们没有去抢粮库,没有去抢商店,只是到被认做亲人的队伍上来讨口饭吃……

    他转过身去,声音喑哑地对炊事班长说:“把我那份干粮拿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山中,那十九座坟茔简介 >山中,那十九座坟茔目录 > 第五章